
2018年第四十五期
发布时间:2019-01-03 来源:李准 浏览数:13803
每周简报
(四十五)
健康教育科 2018.12.24-12.29
中心信息
真情帮扶暖人心 衷心感谢送锦旗
12月28日上午,天空中飘着白茫茫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天气里,德阳市疾控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心对口帮扶村——中江县青市乡板桥村班子全体成员在青市乡人大主席彭振木的带领下,为中心送来了“扶贫帮困情系群众健康 卫生共建彰显疾控真情”的牌匾,村小校长汪洪春送来了“关爱山区留守儿童 彰显无私慈善大爱”的锦旗,感谢市疾控中心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对该村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真情关怀。
在对口帮扶板桥村的两年时间里,中心积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根据工作实际,领导亲自带头抓,干部职工一一对口扶贫。一手抓精准帮扶。想方设法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解民忧”活动,每月走访慰问贫困户,联合协作单位对帮扶村开展政策座谈、产业调研、就业扶持等活动,多次给贫困户送去了慰问金、慰问品;一手抓健康扶贫。加强帮扶村卫生服务建设,提高帮扶村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助力板桥村的卫生室基础建设:中心援建了板桥村卫生室,购买了办公用品和医疗设备,深受当地百姓好评;在帮扶村开展了卫生知识讲座,切实帮助农民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对板桥村村民和村小学生开展了健康体检,并及时反馈体检报告结果;为预防疾病,为对口帮扶户和村小学生送医送药,捐赠洗手液、牙刷、牙膏、护肤霜等物品;一手抓关爱留守儿童。在板桥村村小开展了“5.4走进板桥村幼儿园”、“6.1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携手游德阳 欢乐畅梦想”系列关爱活动,为同学们开展健康体检、健康讲座,捐赠衣物、书籍和文具用品,邀请同学们到德阳游览、观影、参观中心、活动座谈等,尽心尽力解决孩子们生活、学习、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用实际行动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
县(市、区)动态
国家卫健委宣传司调研我市全国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
2018年12月27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莅临我市,对我市全国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进行现场调研。德阳市卫计委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廖珊、德阳市健康教育所所长陈雪梅、广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跃、市卫生计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海鹰以及市财政局、市文广局、市疾控中心等部门和单位相关领导陪同调研。
胡司长先后相继调研了广汉市卫生计生局、广汉市财政局、广汉市体育公园、中山大道和三星堆绿道5个现场点。在广汉市卫生计生局,胡司长详细了解了我市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总体情况,观看了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汇报片,了解了“蜀娃版”《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的创建思路和理念,并就“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理念进行了充分沟通和交流。在广汉市财政局,胡司长调研了市财政局创建健康促进机关的工作思路、举措和成效。在广汉市体育公园,胡司长了解了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并饶有兴趣的现场用健康管理工具进行自我健康状况的小测试。在中山大道以及三星堆绿道现场调研了健康一条街及健康步道的建设情况。
通过为期半天的现场调研和了解,胡司长认为:广汉市全国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成效比预计的好很多。广汉市贯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理念,全国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健康环境打造有力,宣传注重有效和实效,值得肯定。胡司长同时对市财政局创建健康促进机关、对广汉市“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对广汉市结合三星堆文化及元素,自主开发“蜀娃版”《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的创新举措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胡司长同时希望广汉市继续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继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化创建工作力度,拓展创建工作宽度,同时加大对宣传力度,力争做出健康促进县广汉工作特色。
国内外信息
新艾滋病疫苗在动物实验激发强烈抗体反应
2018-12-28 生物谷
目前,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最新研制一种新型候选艾滋病疫苗,它能够有效克服之前艾滋病疫苗的技术障碍,并在动物实验中激发强大的抗艾滋病病毒抗体反应。
这一最新艾滋病疫苗策略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进展》上,该策略是基于艾滋病病毒包膜蛋白Env设计的,众所周知,Env是一种复杂、可变形的分子,很难在疫苗中产生,因此很难实现艾滋病病毒的有效免疫。
然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一种简洁、优雅的方法,可以将Env蛋白稳定在理想形状下,甚至适用于各种艾滋病毒株。这种稳定的Env蛋白安装在类病毒颗粒上,可以模拟整个病毒。
首席研究员、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综合结构和计算生物学副教授Jiang Zhu说:“这种新方法是解决艾滋病疫苗设计长期存在问题的一种通用策略。”
由于Env蛋白在艾滋病病感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受感染宿主免疫系统接触最多的病毒性结构,因此它一直是艾滋病病毒疫苗工作的主要目标。该设计构思是将整个Env蛋白或者它的亚基在人体上接种,从而刺激产生Env蛋白结合抗体,希望这些抗体能够在未来接触病毒时避免艾滋病感染宿主细胞。
在艾滋病毒株上,Env蛋白以3个紧密的三聚体从病毒膜上突出,这些复杂结构在感染细胞之前和之后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状。但研究人员仍未能找到一种普遍适用性方法,将Env三聚体稳定在理想的感染前形态结构。
目前,Jiang Zhu和研究团队已经对30~40种不同艾滋病毒株的Envs蛋白进行了改造,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后Jiang Zhu和同事进一步优化了疫苗策略,他们将稳定的Env三聚体(一次最多60个)与单个纳米颗粒连接起来,这些纳米颗粒模拟了整个病毒的球状结构。通过这种方式,疫苗分子虽然是人工合成的,并且缺乏病毒复制的遗传物质,但对免疫系统而言,它非常像一个真实的侵入病毒,能够刺激更强的免疫反应。
他们在实验老鼠身体上发现一个纳米颗粒等级的Env疫苗样本,仅在短短8周内形成,在实验室测试中,诱导出来的抗体成功中和了一种自然传播的艾滋病毒株,而之前的候选疫苗通常无法抵抗这种艾滋病毒株。(生物谷Bioon.com)
摘引网址: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31839.html
流感多发季,记住6要素
2018-12-2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冬至节气已过,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医院的发热门诊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也略有增加。近期是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多发的季节,当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打喷嚏、咳嗽、咽喉发痒,甚至发烧、肌肉酸痛时,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得了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普通感冒(cold)和流行性感冒(flu)之间的区别。专家提醒,今年流感流行趋势目前监测以甲型H1N1为主,也有少量H3N2 以及乙型(yamagata型)流行。预防方法是尽快接种流感疫苗,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乘坐公共交通可以佩戴口罩。如果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请不要上班、上学,须合理用药,多休息。
感冒与流感有区别
相对于流感来说,普通感冒是更温和的呼吸系统疾病。感冒一般是由病毒引起的,首发症状是咽痛,一般在一两天后就会消失,随之出现流涕、鼻腔充血的症状。刚开始流涕为水样分泌物,随后分泌物可能会变得颜色更深且更粘稠,这不代表感冒已经发展为更严重的细菌感染,而是继发了鼻窦炎。在病程的第四五天一般会出现咳嗽。发热在成年人普通感冒中并不常见,但低热是可能的,儿童更有可能因感冒而出现高热。
感冒症状通常持续约一周左右。在开始的3天,感冒具有传染性,所以应做好隔离,注意休息。如果一周后感冒症状仍没有缓解,那就要考虑:1、可能是继发了细菌感染,这意味着需要抗生素治疗。2、避免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相混淆。由此可见,普通感冒一般以一周为时间点,症状超过一周仍不能改善的感冒症状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与感冒病毒一样,流感病毒同样通过鼻、眼睛、口粘膜以飞沫形式传播。流感比普通感冒起病急,发展快,相比普通感冒症状更重,严重者甚至死亡。而猪流感会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流感的症状同样会在一周时间有所缓解,但是患者会持续虚弱倦怠。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尤其在青年人、老年人或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如果感到呼吸急促、困难,需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速度快,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全球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5万—50万人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为流感的高危人群,患了流感后出现严重后果的风险较高。需要注意的是,流感轻症病例的症状和普通感冒相似,但它们其实是两种疾病。
接种流感疫苗很必要
目前,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季节性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也可减轻慢性病患者因感染所致的不良后果,减少相应的医疗费用。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特定慢性病患者等人员为优先接种对象。
其中特定慢性病患者指心血管疾病(单纯高血压除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接种的最佳时机是每年入冬之前。而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且接种疫苗6—8月后抗体浓度开始衰减,因此疫苗应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
预防流感的6要素
不管有没有接种流感疫苗,以下6个方面对于预防流感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同样非常重要。
居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感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手帕或衣袖内侧等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经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可选择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比较轻松舒缓的活动,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冬季气候多变,注意添加衣服,做好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每天喝水应不少于1800毫升,但不要喝含糖饮料。
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1229/c14739-30494725.html
国家卫生健康委 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贵州分会场集中示范活动暨启动仪式在正安县举办
2018-12-28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18年12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共同在遵义市正安县举办了2019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贵州分会场集中示范活动暨启动仪式。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世杰出席。
在现场活动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向正安县捐赠了健康文化书屋和宣传品,并组织由9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组成的医疗服务队为群众开展义诊,雏菊花书法美术志愿者为群众书写赠送健康春联。随后,王贺胜、王世杰赴和溪镇大坎居委会看望慰问患病困难群众,他们已签约了家庭医生并进行了规范健康管理,专家为他们分析病情并进行了健康指导。
在下午举行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名医走基层健康讲座上,5位专家向群众介绍了当地常见的白内障、肝脏疾病、糖尿病、妇科疾病的防治知识和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 宣传司、财务司、医政医管局和宣教中心、人口出版社参加活动。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zhuz/ldzs/201812/
陕西疾控中心召开2018年度实验室管理评审会议
2018-12-28 陕西疾控中心
12月26日,省疾控中心组织召开了2018年度实验室管理评审会议,技术负责人刘峰、质量负责人张同军、各实验室负责人、监督员、内审员20余人参加了会议。
按照议程业务办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题汇报,通报了年度质量目标实现情况、分析了当前实验室面临的形势以及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评价了2017年度管理评审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年度内部审核以及CNAS/CMA监督复评审纠正措施和整改效果;总结了实验室内外部质量控制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并就资源的充分性和风险评估工作进行了讨论。
中心主任刘峰认真听取汇报,热情参与讨论,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弘扬奉献精神;二是以提升质量为工作重点,狠抓问题症结,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三是全体人员要打开思路,释放潜力,全力适应工作新常态。
本次管理评审会议各项输入充分、有效。会议决定:一要2019年修订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二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尤其是要加大仪器设备的投入;三要强化实验室人员培训,确保检验人员持续满足技术能力和管理要求。
摘引网址:http://www.sxcdc.com
饮茶可降低骨折住院风险
2018-12-29 北京青年报
2万余人骨密度数据研究发现,有长期饮茶习惯的女性骨密度更高。同时,根据45万余人的长期随访数据发现,每日饮茶能降低因任意骨折导致住院的风险,饮绿茶者以及饮茶超过30年的个体发生髋骨骨折的风险也降低。这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近期分别在《Nutrients》(《营养素》)和《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国际骨质疏松症》)上发表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最新科研成果。该研究为中英合作开展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系列研究之一。
论文责任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吕筠教授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骼健康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学问题之一。既往研究提示,在绝经女性中,饮茶对骨密度有保护作用,但缺乏男性的相关证据。同时,既往研究提示饮茶能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仍缺乏中国人群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证据。
研究人员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资助,利用项目,在重复调查的20643名中国成年人的跟骨骨密度数据发现,在女性中,与从不饮茶者相比,有长期饮茶习惯的女性的骨密度更高。进一步分析茶叶冲泡量与骨密度的关系,每天茶叶冲泡量<6g者的骨密度高于从不饮茶者,但喜饮浓茶者(茶叶量≥6g/天)的骨密度与从不饮茶者没有差别。人们担心茶叶中的咖啡因会增加尿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但是在当前这个女性人群中,研究人员并未观察到饮浓茶者的骨密度低于从不饮茶者。在男性人群中也暂未发现饮茶与骨密度存在关联。
另外,研究人员分析“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募集的453625名成年人平均随访10年的数据发现,与从不饮茶者相比,每日饮茶者因任意骨折住院的风险降低12%;对于髋骨骨折住院,饮绿茶者的风险降低了20%,饮茶超过30年者的风险降低了32%。饮茶对骨折入院风险的保护作用在男性和女性中基本一致。随每天茶叶冲泡量的增加,未见骨折住院风险有进一步的降低;但也未观察到喜饮浓茶者有增加的骨折住院风险。
吕筠认为,该研究结果除了提示长期饮茶对骨密度的可能影响外,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性,即饮茶可能改善个体一天的注意力和警觉性,从而降低发生严重伤害的风险。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1229/c14739-3049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