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四十二期
发布时间:2019-01-03 来源:李准 浏览数:14090
每周简报
(四十二)
健康教育科 2018.12.3-12.7
中心信息
德阳市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何礼
参加"世界艾滋病日"慰问活动
11月30日下午,在第31个 “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夕,德阳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何礼以及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斐等市、区两级政府及市重传办主要成员单位负责人分别来到德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望和慰问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防艾工作者及防艾社会组织代表,并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在市疾控中心,何礼市长参观了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细心询问我市艾滋病疫情、监测检测等工作情况,并向工作在艾滋病防治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了敬意,感谢他们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的积极贡献。何礼市长勉励工作人员说,目前我市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疫情的关键,防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当天,何礼市长一行还来到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亲切慰问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并代表党和政府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及慰问品,与他们握手交谈、关切地询问治疗过程及家庭情况,他鼓励感染者“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吃药,勇敢坚强面对生活。
县(市、区)动态
广汉市举办2018年“世界艾滋病日”
防艾知识宣讲暨主题文艺节目展演活动
2018年12月1日,是第三十一个“世界艾滋病日”。2018年11月30日由中共广汉市委、广汉市人民政府主办,广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共青团广汉市委等部门承办的广汉市2018年“世界艾滋病日”防艾知识宣讲暨主题文艺节目展演活动在市文体中心隆重举行。
中共广汉市委书记、德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俊懿,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尚武以及市人大、市政协的主要领导出席了今天的活动。参加活动的还有市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的领导、来自全市抗击艾滋病工作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代表、广汉各高校师生代表以及关心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
在宣传活动现场,张俊懿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张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强调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开拓创新原则,切实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提高综合干预的时效性,提高咨询检测的可及性,提高随访治疗的规范性,提高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坚决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势头,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广汉建设做出贡献。
本次活动围绕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开展,通过专家宣讲艾滋病防治知识和采用歌曲、舞蹈、小品、舞台剧、朗诵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加以普及,对国家的艾滋病防控政策进行宣传。活动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圆满落幕。
国内外信息
江西先后实现疫情控制和传播控制目标——“村里再没人害怕血吸虫病了”
2018-12-07 人民网-人民日报
走进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原余江县)蓝田村,楼房整齐排列,道路干净整洁,沟塘清澈明亮,“每年都有人到村里检查血吸虫病,几十年村里从没发现新病人。”蓝田村老支书吴振才乐呵呵地说,“血吸虫病可防可控可治疗,村里再没人害怕血吸虫病了。”
蓝田村,曾是血吸虫病重疫区。“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主席1958年写就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诗句,曾是蓝田村的写照。
今年78岁的吴振才,年幼时亲眼见到很多晚期血吸虫病人,大着肚子在痛苦中死去。“骨瘦如柴,常常是人在门槛里面,肚子却在门槛外。”吴振才说,血吸虫病流行给疫区百姓造成极大危害,新中国成立前余江县到处可见田地荒芜,坟堆遍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西省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流行范围包括南昌、九江、上饶、宜春、鹰潭、景德镇、吉安、赣州等8个区市,全省受威胁人口700余万,估算病人约53万人。余江迅速成立防治血吸虫病的专业机构,开展宣传、调查、防治实验等工作,1955年基本查清疫情,找到了结合农业生产和兴修水利、开新沟填旧沟、土埋钉螺等切实可行的防治办法。
1955年冬天,余江响应党中央“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制定规划,经过两年艰苦奋斗,率先在全国实现以县为单位消灭血吸虫病。
1958年6月30日,本报刊发长篇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毛主席读后挥笔写成七律二首《送瘟神》不朽诗篇。
余江随即发出第一份巩固血防成果的文件,提出“长期观察、定期复查、反复斗争、巩固胜利”的方针。60年来,余江县始终坚持血防机构不撤、队伍不散、工作不停,持续巩固血防成果,没有发现一个由当地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
余江是江西持续防治血吸虫病的生动缩影。江西历届党委政府带领疫区人民,积极践行余江县血防精神,同血吸虫病进行了长期艰苦斗争,2008年、2015年先后实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和传播控制目标,今年开启了到2030年全面消除血吸虫病的新征程。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何晓军介绍,目前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点。截至今年11月,江西全省39个流行县市区中,17个已经达到消除血吸虫病的标准。血吸虫病防治重点流行区压缩至鄱阳湖区15个县。
近年来,鄱阳湖湖区各县对有螺草洲进行严格管控,通过禁止群众在有钉螺的地带放牧、以农机代替耕牛、淘汰牛羊等措施,切断家畜在草洲感染血吸虫病这条传播途径;积极引导疫区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让群众不要接触疫水、远离血吸虫、远离传染源,一旦接触疫水传染源等要及时检查治疗。
江西还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及时组织血吸虫病预防筛查治疗,为一线防汛人员送去特效药物,实现在洪涝大灾之后,没有出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1207/c14739-30448621.html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河南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减少58万
2018-12-07 健康报
1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省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情况。会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阚全程指出,河南省打出健康扶贫“组合拳”,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由2016年的52.25%提高到今年11月的88.58%,提高了36.33%。河南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6年的170万减少到目前的111.56万,减少了58万多人。
阚全程介绍,河南省精准实施贫困人口分类救治工作,在逐户、逐人、逐病精准核实基础上,实施精准分类救治策略。自今年以来,对全省49.72万患病贫困人口开展分类救治,全面展开大病集中救治。对贫困人口中罹患儿童心脏病、儿童白血病等9种大病的15983名患者开展集中救治,已救治15954人,救治率达99.82%。同时,对河南省内贫困人口中慢性病患者优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中慢病患者38.4万人,已签约38.32万人,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2017年,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按人均60元标准筹资,实行省级统筹,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基础上,为贫困人口建立了第三道保障线。2018年,河南省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86元。目前,河南省已建立“3+3”医疗保障模式,形成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三重医保”加上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的“三重救助”的医疗保障网。
据了解,为了提高特惠政策的精准度,河南省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贫困人口的特惠医疗医保救助政策。河南省采取了地方财政据实出资资助贫困人口100%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贫困人口基本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15种以上,门诊重特大疾病病种增加到27种以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85%。同时,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实施“一降一提高”倾斜政策,起付线由1.5万元降至0.75万元,合规自付医疗费用分段报销比例分别由50%、60%、70%提高到80%、85%、95%。
摘引网址:http://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18/1207/444382.html
广西疾控中心举办“健康素养进企业”活动
2018-12-06 广西疾控中心
12月2日下午,由自治区、防城港及其港口区三级疾控中心联合举办的“健康素养进企业”活动,在广西防城港市盛隆冶金有限公司拉开帷幕。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李侯健、科技顾问葛宪民、健康教育与传媒所所长蒙晓宇,防城港市疾控中心主任黄飞,广西盛隆冶金安环部部长林业明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以“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为主题,向企业员工传播健康素养66条,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同时结合了今年健康中国行主题“科学健身”、艾滋病日主题“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等内容,通过各种健身表演、健康宣讲、健康问答、健康义诊、健康知识展示等方式,引导企业员工关注自身健康,鼓励企业员工行动起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李侯健在活动上致辞,介绍了健康素养的涵义,向现场职工及家属推广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希望大家主动学习或实践健康素养66条,运用其来维护自身健康。积极参与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自治区疾控中心科技顾问葛宪民教授在健康巡讲上结合钢铁企业多发职业病伤害讲解了职业病防治和艾滋病的危害及预措施,呼吁工人摒弃危险性行为,主动检测,做到知艾防艾。
在盛隆冶金企业生活区广场,摆放着10多块宣传展板和横幅“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三减三健 远离慢性病”“主动检测,知晓自己的HIV感染状况”……各种健康素养知识吸引企业员工驻足观看;乒乓球活动吸引众多职工家属与孩子参与;专业瑜伽教练现场教学,获得现场群众的争相跟学;防城港市中医院和港口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的健康义诊也为职工们提供了健康服务。
摘引网址: http://www.gxcdc.com/zxdt/2018/1206/9599.html
中国疾控制中心对陕西省空气污染监测项目开展技术指导
2018-12-07 陕西疾控中心
2018年11月26日-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组织专家对我省空气污染(雾霾)对人体健康影响监测项目开展了现场技术指导。
技术指导组先听取了省疾控中心对全省工作的情况汇报,对承担具体检测任务的西安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展了现场指导,通过检查资料的方式重点对环保气象数据、死因数据、PM2.5自监测及成分分析数据、医院、急救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开展了面对面的指导。27日下午对承担社区居民健康调查的雁塔区262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现场指导。
技术指导组充分肯定了我省近年来空气污染(雾霾)对人体健康影响监测项目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提出我省在人员培训、量化督导、卫生宣传、现场组织和电子化问卷等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值得总结推广,并对项目成果转化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西安市、雁塔区和莲湖区疾控中心参加了本次技术指导工作。
摘引网址:http://www.sxcdc.com
抗衰老的干细胞也会“老”
20180-12-0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干细胞是目前生命科学最前沿、最尖端的科学之一。自1969年人类完成第一例骨髓干细胞移植以来,干细胞研究发展迅速,相关领域近年来多次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可能将从深层次上揭示衰老的成因,最终实现人类延缓衰老的梦想。
古希腊有“不老泉”传说,中国古代有“长生不老药”的故事……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生存环境的改善,人类平均寿命虽得以大幅提升,但仍面临极限。伴随着衰老,一系列疾病发病的可能性也大幅上升,不仅影响寿命,还导致老龄生活质量下降。健康而优雅地老去,成为新时期生物医药研究面临的重要挑战。
衰老是由构成人体的所有器官系统性功能的衰退造成的,即人体的“零部件”老化了。人体的绝大多数器官都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新形成的细胞可以取代损坏或异常细胞。已知的、几乎所有的器官中均存在着一类特殊的细胞,它们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多功能细胞补充和修复受损器官,这种特殊的细胞就是干细胞。干细胞不仅能在体内“干活儿”,多种干细胞还能在体外人工培养并移植到体内,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不过,干细胞并不是永生的,它也会衰老,且可能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如果能够避免、矫正或者延缓干细胞衰老的过程,理论上可以对衰老的进程有所改善。
干细胞衰老的成因是当前衰老研究领域最前沿和极为活跃的分支。一种理论认为,DNA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累积错误信息,导致遗传信息无法稳定地复制,细胞走向衰老;细胞自噬假说认为,细胞存在清除异常或坏死结构的能力,一旦这种能力受损,细胞队伍将充斥着“老弱病残”;线粒体和代谢调节假说认为,干细胞功能的维持依赖正常的能量代谢,尤其是细胞内“能量工厂”线粒体功能的稳定,细胞代谢异常和线粒体功能受损将导致干细胞衰老……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蚕食着干细胞的活力,显然还需要学界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由于干细胞衰老本身的复杂性,迄今发现的能抑制干细胞衰老的方法屈指可数。最新研究发现,人为药物干预提高线粒体活性能直接延缓多种干细胞衰老,治疗小鼠骨骼肌萎缩疾病,并能提高约10%的小鼠寿命。对于人类的临床试验也正在开展,真正有效地对抗衰老和相关疾病的“秘方”也有望产生。此外,提高细胞自噬能力,加速细胞的“自我更新”,也可以达到防止干细胞过早衰老的目的。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1207/c14739-3044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