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三十九期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李准 浏览数:2955
每周简报
(三十九)
健康教育科 2018.11.12-11.16
中心信息
王斐副市长到德阳市疾控中心调研疾病防控工作
11月12日,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斐在市卫计委主任王宁的陪同下,到德阳市疾控中心调研疾病防控工作,重点了解了中心人才队伍、实验室设备、疫情处置、重点疾病防控等情况,市疾控中心主任刘珺带领班子成员全程陪同汇报讲解。
王斐副市长一行首先在大厅查看了中心人员结构公示情况,了解了中心人力资源、科所配置、工作任务内容;随后到微生物检验所参观了实验室,了解了艾滋感染者确诊和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检测检验设施设备情况;之后到中心疫情网络信息中心,观摩了全市网络疫情监测流程,并详细了解了季节高发传染病的防控情况;王斐副市长一行还到免规所、性艾所调研了重点疾病防控项目实施情况、了解项目推进遇到的问题。沿途的疾控文化墙向王斐副市长一行展示了德阳疾控人业务工作、文化建设的累累硕果。
王斐副市长谈到,市疾控中心在只有60多名编制岗位人员的情况下,克服工作中的多重压力和困难,取得目前的工作成绩实属不易,希望中心在德阳市卫计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传统传染病疫情的防控能力,同时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上也要取得新的进步和成绩,做德阳市民健康福祉坚定的守护人!
县(市、区)动态
罗江区开展2018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
2018年11月14日是第12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糖尿病防治意识,营造全社会防控糖尿病的良好氛围,区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城区八景苑广场开展了以“家庭与糖尿病”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的方式向广大群众介绍了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本次重点宣传内容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活动现场还解答了群众提问,向群众介绍了日常生活行为的注意事项并向群众发放了小礼品。
此次活动共发放了宣传资料200余份,现场答疑30人次,发放小礼品100份。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群众更进一步了解了糖尿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使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健康生活,预防糖尿病。
诺如病毒高发季来临 专家表示应做好个人和饮食卫生
2018-11-16 新华社
近段时间,一些地方幼儿园、小学出现了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腹泻等病例。专家提醒,眼下已过立冬节气,也是流感和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儿童和老人要格外注意做好个人卫生、饮食卫生。
据了解,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河南省传染病监测数据显示,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节,感染高峰一般出现在10-11月。
河南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诺如病毒感染后往往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并且传染性极强。通过食物、水、密切接触甚至是呼吸道都可以传播,往往是一人染病,短时间内就会迅速扩散。因此,预防工作最关键的是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家长应让孩子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学校和家里每日进食后餐具应集中消毒,室内保持通风、防止病毒传播。
专家表示,诺如病毒感染不仅仅局限于孩子,成年人和老人也很容易被感染。感染诺如病毒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儿童患者以呕吐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主,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2-3天症状缓解,也可自行痊愈。但婴幼儿、老人、孕妇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为重症,需密切关注健康状况,如出现脱水症状,应立即送医。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1116/c14739-30404393.html
国家卫健委: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2018-11-16 新华社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指出,到2020年,500家县医院(包括部分贫困县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要分别达到“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
工作方案指出,在完成第一阶段500家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
此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支持力度,提升服务能力,保障贫困人口健康。此次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是对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力支撑。
工作方案指出,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要重点抓好几项工作。包括加快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强化依法执业,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加强医疗安全管理,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构建有序的就医格局;落实县级医院功能定位,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医联体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强化贫困县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进一步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等。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1116/c14739-30404396.html
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已纳入商业保险机制
2018-09-14 广东疾控
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工作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广东开启了通过商业保险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的新模式。据悉,新的补偿机制以“保基础、保重症”为核心,将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都纳入基础保险,统一补偿标准,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保障。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手段,补偿保险提高补偿保障水平
接种疫苗是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是国家重大民生项目之一。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开展40年以来成就显著,各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都处于较低发病水平。由于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和受种者的个体差异,不可避免有极个别人接种后会发生异常反应,以2017年广东监测数据为例,接种10万剂次发生异常反应的个案有5例;而严重异常反应则更为罕见,100万剂次可能会出现1例严重异常反应。这相较于不接种疫苗而患病的风险显然低得多。
国家规定,发生疫苗异常反应可获得相应补偿。为给疫苗接种者提供更高水平保障,广东从今年7月1日起,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该新机制提高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障水平,将有效减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特别是重症病例的家庭负担。
据悉,该新机制包括“基础保险”和“补充保险”两类。基础保险为政府统一购买及疫苗企业自愿购买的商业保险。其中,第一类疫苗基础保险费用由广东省省级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支付;第二类疫苗基础保险费用由疫苗企业自愿购买支付。也就是说,接种第一类疫苗或接种购买了基础保险的第二类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都将由商业保险进行补偿。此外,家长还可以自愿自费为宝宝购买补充险,获取更充分的补偿。
广东创新基础保险机制,将第一、二类疫苗纳入基础保险
据记者了解,广东省将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都纳入基础保险,并统一了两者的补偿标准,这是新机制的创新之举。据悉,新机制推行之前,虽然接种疫苗发生异常反应不论是第一类疫苗还是第二类疫苗均能够获得相应的补偿,但两类疫苗的补偿方式不同,第一类疫苗是由省财政负责,受种者向县区补偿办提出补偿申请;第二类疫苗是由疫苗生产厂家负责,受种者向疫苗生产企业提出补偿申请。
新机制推行以后,受种者(单独或同时接种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出现接种异常反应后,都可向保险公司提出补偿申请,这有效解决了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同时接种可能遇到的责任归属问题,方便受种者办理异常反应补偿相关事宜。
摘引网址:http://www.cdcp.org.cn/gdsjbyfkzzx/xwfb/201809/943315b46e3f46fbb432fc0af9cd4f6e.shtml
加拿大研究:婴儿大脑发育并不依赖夜间睡眠
2018-11-16 环球网
新生儿父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决定何时或是否训练婴儿一觉睡到天亮。之前的一些研究还表明,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婴儿产生一系列发育问题。不过,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那些没有在晚上完整睡眠的婴儿似乎并不会因此面临更高的认知或运动发育问题的风险。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388对母婴的数据,询问了母亲的情绪状况和婴儿的睡眠规律,并对婴儿在6个月、12个月和36个月时大脑的认知和运动发育情况做出了评估。
麦吉尔大学和里维耶尔-德普赖里精神健康医院的研究负责人玛丽 海伦 彭内斯特里(Marie-Helene Pennestri)表示:“我们发现,在6个月和12个月大的婴儿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有彻夜睡眠,不过这与宝宝的发育情况和母亲的情绪无关。”
“因此,如果宝宝在6个月大的时候还不能一觉睡到天亮,家长们也无需过于担心。”
在该研究中,所谓的彻夜睡眠指的是婴儿拥有至少6小时不间断的休息。
婴儿6个月大的时候,约有62%的母亲称她们的孩子每晚至少睡6个小时,其中女孩的比例较高。只有43%的母亲报告说她们的孩子每晚至少睡8个小时。虽然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做到这一点,但其中的差异很小,很可能只是出于偶然。
到12个月大时,72%的婴儿能够做到每天睡至少6个小时,57%的婴儿则能睡到8个小时。
研究中,研究人员所依赖的数据来源是母亲对于其孩子睡眠状况的了解,而非直接监测婴儿的睡眠。
费城儿童医院睡眠中心副主任、圣约瑟夫大学教授乔迪 明德尔(Jodi Mindell)表示,睡眠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影响儿童发育的唯一因素。对于该研究,明德尔在邮件中发表了评论,“影响孩子长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营养、亲子互动等。”
“有些父母可能仍然想要训练宝宝一觉睡到天亮,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全家人有规律地得到更多的休息。”明德尔说,“睡眠训练不会让孩子在几年之后变得更聪明,这也不是我们的目标。研究一致发现,睡眠训练能让家庭更快乐、压力更小。”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1116/c14739-30404256.html
健康大数据建设加强基础研究
2018-11-16 健康报
近日,由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主办、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承办的2018中国生物医学本体和术语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对人口健康领域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为我国生物医学大数据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常务副主任郑忠伟在致辞中表示,平台将扩大生物医学本体和术语研究这一基础工作,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积极开展合作,促进人口健康科学数据的有效融合和共享利用,推动我国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事业发展。
会上,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介绍了平台在生物医学大数据建设共享情况以及在本体方面所做的工作,阐述了生物医学本体和术语集在消除数据异质性、支撑数据分析、知识组织和推理等大数据实践领域的巨大作用。
摘引网址:http://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18/1116/442541.html